大发快3注册开户_纠偏中国---李国雄及其鲁班建筑集团的标本意义
人们习惯将李国雄称作建筑工程医生,因为他所做的工程不少与纠偏有关。看到他的鲁班建筑集团(以下简称“鲁班公司”)生意风生水起,不少人就纳闷了:为什么中国有那么多需要纠偏的建筑和工程?
记得有一次和李国雄聊天,他说起当年鲁班公司生意渐渐走上正轨的时候,他在德国的亲戚邀请他去欧洲发展;其时,鲁班公司虽然在业界已经有些许声望,但是离大红大紫、呼风唤雨还很远,李国雄本人也只是在业内有些名气,在当时“出国热”的时候,换作一般人,几乎不假思索地就会答应。可是,李国雄选择了婉拒。他说,自己的纠偏生意在中国。
这句话可以做多边联想。比如,你可以理解为李国雄爱国,也可以理解为他有浓厚的乡土情结。但是,这句话还有一个玄机,那就是,纠偏业务,在欧洲几乎没有什么生意;放眼四海,只有中国这片热土,才更适合李国雄和他的鲁班公司的发展。
今天,当李国雄的鲁班公司稳步发展傲视业界即将上市的时候,再回想起他的那句话,你在佩服李国雄极具远见的同时,是不是也有些许的无奈和困惑?
李国雄的鲁班公司迅速发展的背后语义是:这个国家的确有些问题,需要纠偏!
[2]
大到航天科技、深海打捞,小到油盐酱醋、针头线脑,只要有需求,就有生意。可是,当纠偏成为一项业务,且工程做到应接不暇的时候,是不是这个国家真的出现了什么问题。
有人将其归结为国民过于浮躁!在浮躁的心态之下,只顾眼前,罔顾今后;只看眼前得失,不管子孙后代;只要经济利益,不讲道德信誉;只求在位政绩,不管百姓死活……其实,说到底,纠偏生意做到“鲁班”这个分上,的确与当下中国的现实有关!
历史上,这个古老的帝国一直沉静如水。她既没有经历过大英帝国宪政运动时期的激越,也没有体验过美国西部淘金时代的亢奋,她甚至都缺少“蕞尔小国”(慈禧太后惯用词)日本大和民族的忧患和张力。几千年来恒定的小农经济社会,赋予了这个民族劳苦但安闲、贫穷但乐道的秉性,即如辛苦周游列国的孔子,还抽空站在河边捋着胡须说:逝者如斯夫!……无数的日子就这样如白驹过隙般逝去,直到帝国主义的舰炮轰开了大清帝国的口岸、直到十月革命如何如何、直到五四运动如何如何、直到“文革”如何如何……直到开放了、摸石头了、搞活了、下海了、赚钱了、征地了、搞房地产了、出国了、下岗了、上市了、破产了、强拆了、自焚了、毕业了、失业了、微信了、一夜那个啥了……忽然之间,这个民族集体陷入一种莫名的兴奋和狂欢之中,每个人都像炮冲的一样睡不着,碰头就谈投资,见面就说兼并……在北京前门附近的一个小酒馆里,三个看起来营养不良的汉子,就着一盘老醋花生,居然谈的是十个亿以上的项目。其中一个汉子含羞不语,偶尔露出怯意,因为他准备谈的项目才三个亿,不好意思张口了!
凭良心说,一向温文尔雅视金钱如粪土的中国人民能有如此激情,奋不顾身地投入“四化”建设的大潮中去,绝对不是一件坏事!问题是,当十几亿人民内心里只有一个符号“钱”、一个图腾“权”的时候,这个国家、这个民族可能就有病了!
有病怎么办?得治!
于是,我们看到,许多冷僻的生意在神州大地勃兴——挖煤挖到土地千疮百孔,于是出现了“复垦”的生意;
大量污染产业破坏环境,于是出现了水质和土质修复的生意;
文化断裂,传承失修,于是出现了着怪模怪样汉服的国学班的生意;
留守老人孤单寂寞,于是出现了陪聊的生意;
眼见赚钱无门,于是出现了带路的生意;
视法律为无物,于是出现了专门捞人的生意;
……
上述每一门生意,都是这个古老国度奇葩的风景!说到建筑工程的纠偏,其信息量更大,需要纠偏的,有的是因为建设需要规划调整,有的属于突遇难题无从开解,还有不少却是因为规划短视无奈变更,有的是因为长官意志随意建设,当然,还有因为偷工减料拿回扣导致的工程质量低劣……还有一个大家忽略的原因——在中国,住宅楼只有70年的产权,商住楼只有50年的产权,你花大钱修造得那么好干嘛?几十年后还不是一样?拆!
所以,也就不难理解,为什么李国雄的鲁班公司能在中国获得如此迅猛的发展。答案极其简单,你只要每天留意一下新闻,就可能看到楼歪、路陷、桥塌的新闻,至于群死群伤的工程事故,国人也早已麻木了,事故总是要出的,差别只是时间的迟早和伤亡人数的多寡而已。当我们惊叹于江西赣州修建于900余年前的城市排水系统“福寿沟”至今完好畅通,仍然是赣州居民日常污水排放的主要通道的时候,我们有充分的理由为这个时代羞愧!当我们看到意大利、希腊,那些历经百千年沧桑的建筑,依然在今天散发着经典魅力的时候,不知道我们会不会冒出一句不合时宜的话:要是李国雄的鲁班公司设在那里,会不会连早餐钱都赚不到?
从这个意义上来看,李国雄和他的鲁班公司,在这个时代要是还不发达,真的无天理了!李国雄像一个大夫,把脉、会诊、下药、做手术!他以一个商人的身份,对浮躁的中国进行纠偏和医治。
[3]
猛然想起20世纪初。
那个时候,刚从帝王专制下解脱出来的中国,百孔千疮百废待举,尤其是那之前半个多世纪,中华民族历经了数不清的战火和灾难,国家和民族都积弱不堪。
于是,我们看到,那个时代的知识分子,选择了不同的救国救民的路径——周恩来、邓小平等远赴海外,寻求中国复兴真经;鲁迅先生,以及郭沫若、郁达夫等痛心于国民“东亚病夫”的称号,东渡扶桑学习医学,希望改变和救治国人体质;李大钊、廖仲恺学习政法,寻找现代中国立国之路;蒋百里、周作人、孙立人等学习军事,探求强国强兵之道;茅以升学习工程,梁思成学习建筑;让人惊讶的是成仿吾,这位创造社的猛将,学习的则是兵器制造!……太多了,灿若星辰的那一代人,用自己所学,参与中国的改造和重塑的历史进程,他们启蒙中国、改造中国、纠偏中国、修正中国、塑造中国,并滋养中国,成为300年来最为璀璨的中华人文景观。
回到当下的中国,相当一部分知识分子顶着耀目的冠冕,实则沉沦于物质的洪荒之中,蝇营狗苟迷失自我;有的则充当利益集团的代言人,罔顾真理和真相;当然,还有一部分在勤劳地发声,说一些无关痛痒似是而非的话语,误导国人兼收渔人之利。
而《纠偏中国》这部书,说的是一个生于广州的知识分子及其团队,用自己所学,诊断中国,纠偏中国!
既然没有沧海横流的背景、成不了一挥手而天下应之格局,就应该凭借自己的知识,沉静地做好自己那一份工作。也许你的所做,只是熙来攘往喧嚣的中国里微不足道的一个节点,但是,当下的中国,需要千千万万这样的人沉下来,做好自己的事。如果所有的知识分子都能本着良心和良知做好自己的本分,都从经济、文化、教育、环境、慈善、医疗等不同的层面诊疗中国、纠偏中国、重塑中国,这个国家无疑会更好!
回到李国雄的纠偏工程,将其定义为当代中国建筑和工程的一种救赎,并不为过!从这个角度来看,李国雄及其鲁班公司,在当下有着标本意义!
[4]
但是,千万别把李国雄当作一个纯粹的一心向钱的商人,这个生在广州、长在广州的人,却有着让你讶异的气质和风格。无论是对熟人,抑或陌生人,说起自己及其鲁班公司的纠偏中国,那真叫滔滔不绝,有时容不得你插嘴。总之,他和我们常见的广州人有所不同。
但是,你也千万别把李国雄当作一个纠偏痴,只能在自己的领域纵横捭阖,出了他那一亩三分地就不辨东西!
实话告诉你,他其实还有那么一点愤青!有时他会在饭桌上指点大事激扬文字,说到激愤处,双目炯炯,还会辅以坚定的手势。偶有业务电话打来,他总是不耐烦地说:等一会,现在有正事!
嘘!这是个秘密,一般人我不告诉他!
汪廷
2014年10月8日于北京
(汪廷:瞭望中国杂志社副社长。)